带状疱疹又叫蛇盘疮,蛇串疮

中医称之为蛇串疮、缠腰龙,是疱疹性皮肤病,以皮肤上出现红斑、成簇水疱或丘疱疹,皮肤局部刺痛水疱为症状,并沿身体单侧呈带状分布为典型表现。

本病多因情志不遂;或肝胆火盛、内蕴湿热,外感湿毒之邪所致。

《素问·皮部论》云:“皮部者,经脉之分野也。”外感于带状疱疹邪毒,外发于皮部而有疱疹,内阻于经络郁滞不通而有疼痛。

简便疗法也是最常用的办法

患处皮肤及周围常规消毒后,使用1.5寸毫针,先在疱疹起始部位(蛇头)和疱疹终止部位(蛇尾)边缘正常皮肤处各斜刺1针,针尖方向均指向疱疹区,患处用七星梅花针(也可采血针,或者三棱针),在病变部位选几个点,刺血拔罐。患处拔罐后会出很多黑色胶状淤血,痛痒瞬间消失,然后在出疹患处隔蒜灸(蒜切片并扎几个小孔,上面放一簇艾绒点燃即可),三天左右就会结痂。

民间常常以棉花代替艾灸,用纯棉花薄薄铺上一层,厚度以点燃火瞬间燃完为好。也有用蜘蛛网铺在上面,点火瞬间燃完。

此方法有效治疗带状疱疹及预防神经痛。此法经济、简便、有效、无毒副作用,临床使用广泛。

治疗期间饮食清淡,忌腥辣,酒,茶,多注意不可劳累。

有几点要注意:

1、毒血一定要拔净,直到干净为止。

2、病变部位一定要拔严,不留空位。

3、病变部位糜烂的,直接拔罐,拔完后用红外线烤干。

其他方法

①局部围刺

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使用1.5寸毫针,先在疱疹起始部位(蛇头)蛇头,和疱疹终止部位(蛇尾)边缘,正常皮肤处各斜刺1针,针尖透向病灶中心,然后在两针之间沿疱疹区域周围每隔1寸等距离针刺1针进行围刺,针尖方向均指向疱疹区,进针后略加捻转提插,采用泻法,稍有得气即可,得气后留针30分,14次为一个疗程。此法多用于实热之证,即采用“盛则泻之”的治疗原则,引邪外泄,阻止病邪发展,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而止痛。应用刺络法,开通经络,泻其蕴结于经筋、皮部之湿热毒邪,使邪毒有出路,经络气血畅达,通则不痛。

正如《素问·缪刺论》所说:“夫邪之客于形也,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入舍于孙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络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经脉。”《素问·皮部论》亦有:“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入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于经脉;经脉满则入舍于府藏也”。由于络脉是沟通内外的桥梁,又是气血汇聚之处,故也成为外邪入侵的通路和传变途径。经络空虚、功能失调,是本病病邪传注的重要因素。在带状疱疹感染之时,经络的上下联系、表里沟通、浅深之别,又成为病邪得以传注的重要基础。

采用先针蛇头、蛇尾,再围刺,意在截断病邪发展的途径,激发体内释放多种内啡肽类物质达到镇痛效果。中医认为采用此法具有泻火解毒,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之功能,使病变部位气血运行通畅,达到“通则不痛”之功。

经脉是经络的主干,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络脉是经脉的分支,沿经布散,细密繁多,内络脏腑,外联肢节,形成一个满布全身内外的网络系统,分为十五别络、浮络、孙络三类。近年来,对“络病学说”的认识亦在不断深入。《灵枢·经脉》云:“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灵枢·脉度》云:“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具有行气血、调阴阳、濡筋骨、利关节等功能。

②汤药1

带状疱疹,中医称为蛇串疮(中医的叫法更科学)。多见肝经湿热型,一般以龙胆泻肝汤最常用,尤其是带状疱疹伴口苦者,可以加龙胆草15克,延胡索30克,川楝子15克(带状疱疹多生在机体半侧的肝胆经部位),徐长卿30克(止痛,止痒,解蛇毒),蜈蚣3条(蜈蚣是蛇的天敌)。

③汤药2

蛇串疮多生在腰部,所以又称盘腰火丹,缠腰龙,盘腰蛇(蛇即小龙)。直接用此方治疗即可。生在胸胁加全瓜蒌30-60克,生在上肢加桑枝30克,生在下肢加川牛膝30克,生在头面加葛根30克,菊花15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或伴气虚者再加黄芪30克,升麻,板蓝根各15-30克。

④蛇为风木之象,善行数变。淤滞于皮肤则热,湿气淤滞则为水疱。小柴胡汤加麻杏石甘汤即可对治。开心散+排污姜枣汤组合亦可;寒毒与郁火合而为病,疼痒并作,痛苦难耐。

⑤当归四逆理中冲剂可一试

⑥蛇眼直刺1

蛇串疮(带状疱疹)可以针刺蛇眼穴,这是一民间治疗用穴,曲指取穴,在小指关节纹末端赤白肉际处,结合关节纹的三角形皱褶,二穴犹如蛇之双眼。

一般带状疱疹急性期,刺蛇眼穴,止痛之速,是任何止痛药物所不能比拟的。

蛇串疮(带状疱疹)主要症状是患处疼痛,瘙痒,灼热感。蛇眼穴位于小指,而小指是手心经与小肠经所主(心与小肠相表里,心为阴火,小肠为阳火)。《黄帝内经》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中说“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蛇串疮的主症是痒、痛,病名叫“疮”。

蛇眼穴是半寸针直刺留针,间断行针。一般对侧取穴,蛇串疮在左就刺右,在右刺左。这个穴治膝关节痛效果也很好。

⑦蛇眼直刺2

此处为另一处蛇眼,两处蛇眼都可以下针,只选择一处即可。

另一处“蛇眼穴”在大拇指,点刺放血。

民间中医治法众多,只要能治好,便是良方良药,不限于一种方式方法!

注意警示:本文内容仅为普及中医知识,仅供参考,不作为处方,不构成任何建议、推荐或指引。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辩证使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uchangqinga.com/xqsx/98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