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效果好的医院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一、荆防方(一)、组成:荆芥穗、防风、僵蚕、紫背浮萍、生甘草各6克,金银花12克,牛蒡子、丹皮、干地黄、黄芩各9克,薄荷、蝉衣各4.5克。(二)、功效:疏风解表、清热止痒。(三)、方解:方中以荆芥、防风、薄荷、蝉衣为主要药,荆芥辛苦而温、芳香而散、气味轻扬入气分,驱散风邪;防风其气不轻扬,能散入于骨肉之风,故宜在表之风邪,用防风必用荆芥;薄荷轻清凉散,善解风热之邪,又能疏表透疹解毒;蝉衣凉散风热,开宣肺窍,其气清虚,善于透发。此四味合用,清热疏风、表散的作用较强,故为第一线药组;而牛蒡子、浮萍、僵蚕为第二线药组,作用较强。牛蒡子疏散风热,解毒透疹:浮萍轻浮升散、善开主窍;僵蚕祛风散结,单用也可治风疮隐疹。协助第一线药组以透达表热之邪。金银花、黄芩解毒清肺热以泄皮毛之邪;丹皮、干地黄理血和血;生甘草解毒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疏风解表、清热止痒之功。本方适用于急性荨麻疹偏于风热的,病程在1个月内尤为适宜。(四)、主治:急性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五)、加减:若见恶寒重,发热轻,风团皮损偏白者属于风寒,本方去薄荷,重用荆芥,加干姜皮也可使用;若服用一二剂后皮损逐渐消退,可以减去第一线药组,以免疏散太过,大汗伤气。若兼见高热,可增加服药次数,即日服4次即可。若兼见吐泻、腹痛等胃肠道症状时,可加服周氏回生丹,每次7~10粒,效果较好。二、麻黄方(一)、组成:麻黄、干姜皮、浮萍各3克,杏仁4.5克,白鲜皮、丹参各15克,陈皮、丹皮、白僵蚕各9克(二)、功效:开腠理,和血止痒。(三)、方解:因血虚而外受寒湿之邪传经入里而致的?癗。方中以麻黄、杏仁、干姜皮取其辛温宣肺以开腠理、推邪外出;佐以浮萍、白鲜皮走表扬散寒湿;丹参、丹皮,养血活血,古人云:“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此之谓也。白僵蚕化痰祛风、疏通经络;陈皮伍杏仁宣肺理气、祛邪外出;陈皮伍干姜皮能理气开胃,醒脾化湿、以期内外兼治;干姜皮伍麻黄,又能缓和麻黄辛温透达之性,以免大汗伤正。诸药合用,共奏散风、活血、除湿、止痒之功,对风寒所致的荨麻疹有较好的疗效。(四)、主治:血虚因寒湿或风寒而发者的慢性荨麻疹,或急性荨麻疹。三、麻黄蝉衣汤(一)、组成:麻黄、蝉蜕各6克,槐花米、黄柏、乌梅、板蓝根、甘草、生大黄各9克(二)、功效:抗过敏、散风热、凉血祛风、清热解毒。(三)、方解:方中麻黄“以轻扬之味而兼辛温之性,故善达肌表,走经络,大能表散风邪、祛除寒毒。”(《本草正》)蝉蜕宣肺、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槐花清热凉血,据现代药理研究,有维持毛细血管正常的抵抗力、减少血管通透性的作用;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乌梅“能敛浮热,能吸气归元”(《本草经疏》),现代药理研究,有抗过敏作用;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大黄“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神农本草经》),甘草和中缓急、解毒润肺。诸药合用,既能抗过敏,又能散风热,用于治疗风热型荨麻疹,实有捷效,是已故名医冉雪峰创立的特效验方之一。(四)、主治:荨麻疹。(五)、加减:出现全身反应,有发热恶寒者,加金银花15克,苏叶3克;大便干、大黄加至15克;出现气短、呼吸困难者,加杏仁9克,瓜蒌15克;大便溏者,首剂去大黄、加丹皮9克;恶心、呕吐、腰痛,加厚朴、枳实、建曲各9克:小便短赤者,加滑石粉9克,石斛12克,生大黄减至6克。四、活血祛风汤(一)、组成:当归尾、赤芍、桃仁、红花、荆芥、白蒺藜各9克,蝉衣、甘草各6克。(二)、功效:活血祛瘀、和营消风。(三)、方解:“久病入络”,故治宜遵“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旨,方中重用活血药当归尾、赤芍、桃仁、红花以活血祛瘀,和营止痒;佐以荆芥、蝉衣、白蒺藜消风;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活血祛瘀、和营消风之功,用于荨麻疹日久发作,以及皮肤瘙痒不止,舌质紫、脉细涩等证,颇为合拍。五、多皮饮(一)、组成:地骨皮、五加皮、大腹皮、粉丹皮、川槿皮各9克,桑白皮、白鲜皮、赤苓皮、冬瓜皮、扁豆皮各15克,干姜皮6克。(二)功效:健脾除湿、疏风和血。(三)、方解:方中赤苓皮、冬瓜皮、扁豆皮、大腹皮健脾利湿、涤清肠胃的积滞,原方五皮汤中的生姜皮改为干姜皮,取其辛温和胃、固表守而不走;白鲜皮、川槿皮驱风止痒;丹皮凉血和血化斑;地骨皮、桑白皮泄肺热而清皮毛。合用共奏健脾除湿、疏风和血之功,用于顽固性慢性荨麻疹、经常复发,而发作时以皮疹为主。湿重于热,用过麻黄方不效者最为适宜。(四)、主治:亚急性、慢性荨麻疹。(五)、加减:若遇冷而复发者,则重用干姜皮;遇热而发作者,去干姜皮,加干生地15~30克。六、潜阳熄风汤(一)组成:生熟地各15克,当归、何首乌、白芍各9克,紫贝齿、珍珠母各30克,磁石、生龙骨、生牡蛎、代赭石各15克.(二)、功效:潜阳熄风,养血和营。(三)、方解:方中以紫贝齿、磁石、生龙牡、代赭石、珍珠母平肝潜阳;生熟地、当归养血;白芍和阴血,泻肝火;何首乌补肝肾、益精血。本方通过平肝潜阳、养血滋阴以熄风、养血润燥以和营。故适用于风燥日久、伤阴耗血、内风不熄、皮肤瘙痒不止、舌质淡、苔净或光、脉弦细之证,颇有效验。(四)、主治:慢性荨麻疹、泛发性神经性皮炎。七、消疹汤(一)、组成:苍术、黄芩、连翘、地肤子、茯苓、蝉蜕各10克,厚朴6~9克,陈皮6克,甘草5克,丹皮10~12克。(二)、功效:清热祛湿、运脾和中、散风活血。(三)、方解:方中以苍术、厚朴、地肤子、茯苓、陈皮燥湿利湿运脾;以黄芩、连翘清热;蝉蜕散风止痒,加一味丹皮凉血活血,以助风团的消散。本方组方合理、主次分明,故用之效果颇佳。(四)、主治:慢性胃肠型荨麻疹。且多伴有脘腹痛或不适、恶心或呕吐、大便稀溏或不爽、苔白腻或黄腻等肠胃症状。(五)、加减:痒甚,加蝉蜕、苦参、徐长卿各10克;脘腹痛甚,加炒枳壳、焦楂曲各10克;疹红赤或咽红赤,加金银花、地骨皮各10克。八、固正御风汤(一)、组成;炙黄芪20克,防风、炒白术、桂枝、赤芍、白芍各10克,生姜3片,大枣10枚。(二)、功效:调营固卫,以御风寒。(三)、方解;方中以炙黄芪、白术、防风固表御风;桂枝、白芍、生姜、大枣调和营卫、发散风寒;佐赤芍活血祛风。本方用玉屏风散固卫、桂枝汤调营,合用共达以御风寒之功。(四)、主治:冷激性荨麻疹。(五)、加减:日久发作不休,加乌梅、五味子酸收之品,并有抗过敏作用。九、消荨汤(一)、组成:葛根30克,桑白皮15克,蝉蜕20克,白鲜皮、白芷、栀子、地骨皮、苦参、竹叶各10克,大黄2~3克。(二)、功效:祛风止痒,清热解毒。(三)、方解:荨麻疹中医称“隐疹”,“风疹块”。受由汗出当风,露外受凉,风邪袭虚,或阴虚血燥,胃肠湿热蕴结,复感湿邪而发。肺居胸中,上连气道、开窍于鼻,外合皮毛,主表,故方用桑白皮、地骨皮、白鲜皮清宣肺卫;白芷祛风止痒;《内经》云:“诸痛疮疡,皆属于心”,故用苦参、栀子、竹叶清心热而利小便,使邪从前阴(小便)排出;重用葛根调理肌腠,退热散风;大黄泻火、通便解毒,使邪从后阴(大便)而去。诸药合用,共奏祛风止痒、清热解毒、调和营卫之功效。(四)、主治:风疹块成粟粒状丘疹、瘙痒难忍、搔抓成片,即现代医学所称之荨麻疹。(五)、加减:症状以皮肤作痒为主,病因与风、湿、热有关的荨麻疹适宜本方。如风热盛,疹色赤、遇热加剧,脉浮数、舌质红、舌苔薄白者,加生地、丹皮、薄荷以祛风清热;如风湿盛、色瘀红、遇冷或受潮湿加重、脉浮缓、舌质淡、苔白腻者、加苍术、黄柏以祛风利湿;如风毒盛者(感染)、身热头痛、瘙痒、局部溃破流水,脉弦数,舌质红,加双花、蒲公英、紫花地丁以祛风清热解毒。本方大黄用量必须斟酌使用,随证加减。如便秘、身热、口渴、脉数,大黄可用10~30克,以荡热解毒;如大便溏、微热不渴,可酌减至2~5克,借以清理湿热。这是分享中医知识;辨证与论治的平台。爱好中医的朋友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