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立夏,闷热潮湿,宜安神养心,增酸减苦

一眨眼的时间,春天居然就这么过去了,那个气温舒适宜人的季节已成“过去式”。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立夏,意味着夏季的脚步已到,未来几个月气候将会被炎热支配,所以我们在饮食和起居上必须要有所调整了。

要顺应天时,选择最合适的养生方式,首先就要了解这个节气,那么立夏节气究竟有何特点?

立夏的特点

一般认为,立夏代表的是气温升高,天气炎热。而它带来的雨水量,往往比谷雨还多,适合农作物旺盛生长。

比如在立夏后,早稻进入了大面积栽插的关键时刻(一般南方会比北方提早一些),这跟立夏后的的降雨量有莫大的关系。所以农家也有俗语称:「立夏不下,犁耙高挂;立夏无雨,碓头无米」。

而《礼记·月令》中则说到:「蝼蛄鸣,蚯蚓出,五谷生,苦菜秀」。可以看出,立夏时节蝼蛄也开始鸣叫,蚯蚓也松土而出。

如果谷雨是「作物新种」的时候,那么立夏,就该是秧苗「快速生长」的时节了。

立夏养生,重在养心

《黄帝内经》云:「夏之月,此谓蕃秀,天地气多,万物华实」。立夏天气逐渐转热,植物生长进入茂盛期。中医理论认为,此时节气利于心脏的生理活动。但中医所说的心,与现代我们对新的概念是不尽相同的。

西医认为,心脏是作为全身血液循环的重要器官,它推动着血液的流动,将血氧、营养物质输送至全身以满足生理需求。

而中医则认为,「心为一身之主,脏腑百骸皆听令于心,故为君主。心主神,为神明之用」。意思就是,心在对人体脏腑中发挥主导地位,而且人自身的神志、精神活动也与心息息相关。

中医强调的「天人合一」,就是人与自然是统一的整体。自然界中的四季变化,也与五脏功能活动相对应。而在五行中,心属火,对应夏季。所以在夏季里,心阳的活动最为旺盛,我们也应顺应季节变化,重点养护心脏。

养心先安神

中医里认为「心主神明」,就是说人的精神活动是由心作主导,当夏日炎炎的时候,心阳旺盛,我们也非常容易会觉得焦躁不安,脾气大。所以平时温文尔雅的人,到了夏天也会变得急躁起来,这就是气温升高加剧了紧张心理,心火过旺的表现。

而现代医学也发现,人的情绪也是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相联系、影响的。所以情绪上的起伏也会引起机体免疫力变化,如果此时起居饮食稍有不慎,各种疾病也会紧接而来。

中老年人群体,由暴怒引起的急性心肌缺血、高血压甚至猝死的案例并不少见。所以立夏我们必须先安神定志,做到自我调摄心理,制怒平和。比如多做一些安静的事情,像书法、绘画、下棋、钓鱼等类似活动,都可以起到调节精神,舒畅心情的作用。

昼长夜短,午休很关键

立夏之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进入昼长夜短的时期。根据节气的变化,我们也可以稍微晚些入睡,早些起床,以顺应自然中「阳盛阴衰」的变化。

由于这样睡眠时间会缩短,易造成睡眠不足,为了防止「夏打盹」,午休的作用就显得很重要了。中午的1-3点,往往是夏季温度最高的时候。这时我们稍微活动就容易大汗淋漓,出现疲劳的感觉。

在午饭后,消化道的血液需求增加,加上体表需要散热,血液集中于体表,大脑的供血就会出现不足。所以在夏季中午,我们总会昏昏欲睡,因此更需要增加午休时间消除疲劳,让大脑和身体得到充分休息。

午睡一般以0.5~1小时为宜。而且睡觉时不要贪凉,避免在风口处睡觉,以防受风着凉感冒。

饮食上增酸减苦

夏季以后人体肝气渐弱、心气渐强,适度的增加酸性食物的摄入可以达到补肾助肝的目的。夏季人体皮肤腠理大开,排汗量增大可造成心阳不足,适当的食用酸性食物可以使皮肤腠理收缩,达到生津止汗的目的,比如说我们夏天常常饮用的乌梅汤就有这个作用。

同时夏季以后我们往往由于酷暑难耐而出现食欲不振的情况,适度的酸性食物有开胃健脾增进食欲的作用。

番茄土豆排骨汤

材料:番茄克,土豆克,排骨克。

做法:先将排骨洗净氽烫后用清水冲干净,与切块的土豆一起放入砂锅,加水ml,先用武火煮15分钟后改为文火,煮40分钟后,加入番茄,再煮20分钟,调味后即可食用。

作用:健胃消食,生津止渴。

苦瓜黄豆排骨煲

材料:苦瓜克,黄豆克,排骨克。

做法:先将排骨洗净氽烫后用清水冲干净,与切块的苦瓜和浸泡好的黄豆一起放入砂锅,加水0ml,先用武火煮15分钟后改为文火,再焖煮60分钟,调味后即可食用。

作用:清热解暑,除烦止渴。

部分素材及插图参考来源:网络(侵删)

执行编辑:徐长卿,知晓

封面来源:摄图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uchangqinga.com/xqyj/76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