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风过清幽来

作者丨李会贤

在繁华喧嚣的都市里生活久了,难免会生些躁郁之气。近日,我赏读了尤凌波先生的散文集《风从场上过》,甚为感动,不仅感动于他的文字描写,更感动于他对那个年代人情物理的认知。每篇散文都有着极强的代入感,文中的景和物、人和事就像我童年的亲身经历。整部散文集犹如深山里一股股清澈透亮的小溪,静静地流入我的心田,滋润着我那渐渐枯萎的童心;又像田野上一缕缕拂面而来的春风,悄悄地抚摸着我的额头,唤起了我那渐渐淡漠的乡愁。读之酣畅淋漓,使人心生愉悦。

人生之旅,犹如推磨,路途走得再远,最终还是又回到魂牵梦绕的起点,这起点便是故乡,那心中永远难以磨灭的乡恋、乡愁。这部散文集就是这样一部乡村题材的文集,是作者洗净铅华后的返璞归真,是把自身的感情和经历融入于往事中的一种洞悉、一种体味、一种难忘和不舍。作者以自己所熟悉的乡亲、乡事和乡俗为素材,以文学的表现方式为笔墨,多角度地记叙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关中乡村的日常生活场景,浸透了素简清欢的人间烟火。整部文集犹如一幅《清明上河图》,如诗如画,异彩纷呈。

我的幼年是在关中西府的偏远农村度过的,当时头发长了就用剃头刀来剃。所以,年长的人们几乎都是光头,青年人或小孩一般都留个“盖盖头”,这是那个年代农村人比较显著的外观标志。记得是在我入小学前,村子里有户“一头沉”(男主人在外工作)的人家买了一把手动式的理发专用推子,简直轰动了全村,因为用推子理出来的头发不像剃头刀剃出来的发型那样突兀,可以推出大背头、二八分、小平头等很多样式来,新鲜时尚,甚是美观。从此以后,村里谁的头发长了便去向主家借用,随用随还。这把推子今天在你家,明天在我家,不论大人还是娃娃,因为有了这把推子,外观形象都大为改观。出门串亲戚也罢,去学校上学也罢,大家都说我们村子的人洋气了,我们的内心也充满了自豪。这把推子的主家在村里人缘极好,由于男主人不常在家,他家里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大家都争先恐后去帮忙。整个村子一派和睦,亲如一家。但是,有的东西是借了却不宜主动归还的,那就是煎熬中药用的砂锅,这种器物一年到头也用不了几次,所以不是家家必备的,需要用的时候就去借,但用完后大可不必归还,而是要等着主家上门来取。乡俗认为,若主动归还会给主家送去病灾。文集中的一篇《借》,把类似这样淳朴善良的乡俗乡事描写得栩栩如生。

那时的生产队都设有饲养室,牛、马、驴、骡等大牲畜是队里的宝贝,大活、重活全指望它们干,队里把它们看得很是金贵,设专职饲养员。饲养室是队里最大的建筑物之一,也是最热闹、最聚人气的地方。人畜共处一室,中间由长长的食槽自然隔开,一边是牲畜,身后堆满了打耙暴晒后细碎如面的黄土,一边是饲养员的大土炕,旁边摆放着一溜盛满水的大水瓮,墙角堆满了麸子、豌豆和青饲料。空气里混合了大人们的旱烟味,牲口的草料味和黄土的旷野味。土炕上有大人们永远也讲不完的故事,如大闹天宫、草船借箭、妙手回春等,还有粗犷豪放的秦腔戏,我们听得忘了时辰,往往就会被母亲拽着耳朵拉回家。那种特有的气味和场景成了我离开故乡后心中最甜蜜的记忆。散文集中有一篇《村上死了牛》,让我猛然打开了尘封已久的记忆画面。

除了饲养室之外,村里还有一个热闹的地方,那便是夏天的场。场的大小一般都在五六百平方米左右,是村子里专门用来碾打晾晒小麦的地方。长辈们将早熟的大麦和油菜籽收割后,将地耙虚除根,撒上一层草木灰,先用粗石碾子碾压得平实,再用细石碾子碾平。经过太阳的暴晒,场不但光滑如镜、坚硬如石,还会散发出泥土和草木灰特有的香气。场的选址很重要,一般选在风头高、通行便利的村口附近。小麦大面积成熟后,场上便是一片热火朝天,牲口鸣叫、人声鼎沸,摊场、碾场、起场、扬场、晒场,一环紧扣一环,好一派龙口夺食的景象。夜晚来临后,场立刻就变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嬉戏、打闹、捉迷藏,玩累了席地而睡,伴着“哨哨风”香甜地入梦。这般诗意中的画面,在《风从场上过》这部散文集中竟有生动记载,着实让我陶醉了一把。

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感悟。有读者将这部散文集理解为“乡村拾景”或者“远去的乡下”,还有读者感受到的是“驻足观景,心灵回归”。我的观后感则是“暮年重生童年趣,欲别他乡回故乡”。相对于浩瀚的宇宙而言,人的一生就像轻轻而过的一缕缕风,有的清,有的浊,有的长,有的短。当你用有趣的态度去对待生活里那些看似无趣的小事时,就会觉得生活无比美好。

《风从场上过》是清幽的、久远的,令人回味无穷。

名作欣赏

花鸟图清代余稚作

书房故事

享受读书的乐趣

作者丨路来森

读书的目的,人各不同。对于常人来说,阅读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目的性阅读”,另一种则是“自由性阅读”。目的性阅读,是以追求一定的“功利”为目的,如学生的考学阅读、学者的研究性阅读等,不能说绝对没有乐趣,不能给人带来享受,但相对少一些;自由性阅读,则是以兴趣为前提的,可以自由选择阅读的对象,自由选择阅读的时间、方式,轻松、愉悦,无明确目的性。毛姆说:“我坚决主张为娱乐而读书。不应该把读书当作一项任务。读书是一种乐趣,是人生所给予的最大乐趣之一。”毛姆是著名小说家、作家,所以他特别强调文学作品的娱乐性,甚至还专门为此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就叫《读书应该是一种享受》。可是,什么样的作品,才能给人带来更大的享受呢?毛姆的标准是既有趣、又有益。有趣,很好做到,如一些作品以言情取胜,以故事情节取胜,很有趣,却不一定有益。因此,在毛姆看来,追求有益,应成为阅读的必要条件,阅读的对象要给人带来身心的好处,要在更大程度上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给人提供正能量。而在目的性阅读和自由性阅读之间,能给人带来更大享受的,应该是后者,因为自由性阅读更符合人的本能。人在阅读时,带着兴趣,带着热情,自然会更容易沉浸于其中,达成潜移默化的阅读效果。当然,自由性阅读,也与一个人的阅读经历大有关系,往往是年龄越大,自由性阅读的成分也就越大,效果也越来越好。我读书经年,也可以说是一生读书不辍,对此体会颇深。大学毕业后,我无论是出于自己的喜好去阅读,还是出于教学需要而阅读,都很大程度上固守大学教材提供的典范作品,虽不无益处,但几乎谈不上自己的“兴趣阅读”,更无自己的阅读个性、阅读品位可言。中年之后,我才渐入佳境,从兴趣出发,渐渐进入了“自由阅读”的境界。有一段时间,我喜欢上了美食,就大量阅读美食类书籍;另一段时间,我又喜欢上了学人的读书随笔,就大量阅读读书随笔,完全是兴之所至,读来兴趣盎然、受益匪浅。深入思考一下,享受读书的乐趣,其实是彰显着一个读书人的阅读境界。因为,“为娱乐而读”,并非是一种玩耍、游戏式的阅读,而是一位真正的读书人,由自觉阅读,进入自由阅读的一种标志。无目的、无动机,无刻意的形式,一切尽在自然、自由状态之下获得,这是一种阅读心灵的绽放,是一种阅读精神境界的升华。

浮躁世界里的一剂良药

——读小说《青囊》

作者丨韩红艳

胡君的长篇小说《青囊》,讲述了中医徐长卿治病救人的故事,称颂了民间医者的技术与匠心,展示了中医的继往开来,揭示了中医的魅力。《青囊》最有意义的地方在于,它为民间赤脚医生立传。描写中医的小说本来就不多,为中医立传者更是寥寥无几。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中医形象,有陈忠实《白鹿原》里的冷先生、贾平凹《山本》里的陈先生等,这些为数不多的医者形象,以自己救死扶伤的故事阐释了医者的精神境界。写好中医领域的人物,首先需要有专业的知识背景,否则就是隔靴搔痒而不得其神。胡君在后记中说,之所以要写中医的故事,是因为自己多年研习中医典籍,有少年时期了解到的“徐接骨”的故事做支撑,才在多年之后下笔写作。小说最大化地考验了医者的人性选择。秦岭紫柏山里的徐长卿和父亲学了一些草药知识,拜名医凌朴子为师,潜心医术,多次将病人从死亡的边缘救回来。后来,他没有随大流去大城市赚取名利,而是继续扎根深山为百姓治病。《青囊》详细解释了治病的技术,展示了医者由“术”入“道”的人生境界。徐长卿的医术是在前辈的指点下学习,在实践经验中总结而出的,这是中医传承“术”的所在。在多次救死扶伤的过程中,群众认可了他的医术。同时,医院都没有办法治疗的疾病,赤脚医生徐长卿却能手到病除。甚至,为了给人治病,徐长卿不惜以身犯险,在自己身上做试验,让人肃然起敬。小说多次提到,良医需要有淡泊名利的品德。若医者只想着谋取名利,而不顾百姓的疾苦,那医者的仁心就丧失了。医者的道德自律是对抗名利诱惑的良方。徐长卿大儿子留守在山里为百姓治病;小儿子在城市发扬徐氏中医,但他在药材上作假,为了事业发展趋炎附势。小儿子很聪明,但是医术不如父亲和哥哥,他认为是父亲把凌朴子的“青囊”传给了哥哥的缘故。然而,当徐长卿拿出青囊,里面只有一句话:“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为得道。”《青囊》还力图表现中医文化的哲学意蕴及其价值所在。凌朴子和徐长卿上山采药,凌朴子提醒徐长卿不能将“接骨草”采绝,而要留下一些让其生长繁衍,否则就难以为继。作者借医者之口指出,中医文化蕴含了人与自然同生共荣的哲学思想,体现出生态文明的价值观。快递网络管理的创新路径作者丨王建康

随着我国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快递业得以迅速发展壮大,但快递网络管理同时也迫切需要进行优化与转型升级。西安邮电大学李鹏飞教授、毋建宏副教授的新著《快递网络管理创新研究》,从数据化、指标化的理论角度分析了快递网络管理创新的相关问题。

作为国内首部关于快递网络管理研究的专著,该书围绕网络优化、运营机制及模式变革展开,为读者奉上了一席丰盛的知识盛宴。

该书前三章梳理了国内外对快递网络管理的相关研究,探讨了快递网络基本概念以及网络优化、运营机制、模式变革等理论,还分析了国内外快递业发展历程及现状,资料翔实、可参考性高。第四、五章节分析了网络结构及特征,对网络优化提出了基于算法的可行性方案,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对于算法研究有重要借鉴价值。第六章通过实证分析归纳出影响快递网络发展的主要因素和区域快递发展水平情况,并对其优缺点进行比较,其分析结果对快递网络发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在对快递网络运营机制的讨论中,该书创造性地提出“一主两辅”的理论机制,即一个内部循环和两个外部循环,各循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同时,该书提出了快递网络运营机制的核心内容,结构完整、逻辑清晰、层层推进,附有大量数据资料,为读者展示了快递网络运营机制的全貌。

全书最后两章,对快递网络管理的变革与创新进行讨论,提出了联结物流网络、创新人力资源、依托大数据平台的创新模式,提出管理机制变革、网络系统变革、运输管理变革和服务变革的思路,为行业管理者和决策者进行快递网络管理变革提供了方向。

从我国快递网络发展的现状来看,快递业不仅需要专业化、知识化的人才队伍,还要以快递网络管理信息化为中心,不断促进快递网络优化和集成,提升快递网络服务效率;而且,还要求未来的快递网络结构要有鲜明的特征,要有优秀的内部协调性等。

读罢此书,快递网络管理创新如一瓢甘泉,浸润读者心田。在作者深入浅出的讲解及资料翔实的论证下,该书内容浑然一体,为相关领域研究者答疑解惑,厘清思路,指明方向。该书立足我国快递网络发展良好势头,基于理论和实践的深入探索,提出了颇具可行性的创新理论,是目前我国系统化研究快递网络的力作之一,对于推进我国快递网络管理创新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指导价值。

新书推荐01《中国共产党如何改变中国》

谢春涛主编人民出版社出版

本书以故事传递思想,用事实讲清道理,围绕着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大方面,从历史角度做出深入考察,梳理了中国共产党取得成功的历史轨迹和执政理念,阐释了中国共产党如何改变中国,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治理的成就。

本书认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样的成就世所罕见,充分彰显了中国的制度优势,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全书主题鲜明、史料翔实、文字鲜活、事例生动,兼具理论性和可读性,是一本广大读者看得进、读得懂、愿意读的优秀通俗党史读物。

02《红雪莲》

杜文娟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出版

本书以作者十多年间十次进藏采风采访经历为写作素材,以青藏高原人文地理风貌为背景,以藏北无人区为人物展演舞台,刻画了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四代内地人在青藏高原的工作、生活、情感。十年走访,六年书写,为了一朵雪莲花开。整部作品开阔、雄浑,标识性极强,是一部致敬援藏历史、礼赞新西藏建设与发展的作品,也是一部人性之书、悲悯之书、命运之书,更是一部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兼具的长篇力作。

《红雪莲》是作者将青春年华献给西藏的真情记录,也是她援藏心路的真实再现。正如作者所说:“我把我的风华正茂中的激情飞扬,激情飞扬中的才华锦句,全都给予了那方高寒之地。”

03《燕语集》周燕芬著三联书店出版

《燕语集》中收录的是作者的随笔作品,包括对当下的和身边的作家创作和文学活动的随笔评论,介入创作现场,切中热点话题,以一斑窥文坛面貌,同时也注入了作者自己对文学的理解,显示了个人化的阐释风格。

本书整体风格为学者随笔,体现了作者对社会文化现象和学术使命的思考,将学术知识和理性思考融入感性表达之中,使全书的思想高度不仅仅停留在普通杂文的层面上。

本书通过在学理性和主体性表达之间寻找适中的契合点,将学术知识和理性思考以一种亲切生动的文字情理兼致地表达出来,传递着作者对文学的真挚喜爱,对文字的真诚敬畏,对现实的真切思考,既有情感的厚度,又有思想的深度。

监制:张立

编辑:张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uchangqinga.com/xqyj/75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