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专业治白癜风医院 http://www.baidianfeng51.cn/baidianfengzixun/wuliliaofa/294.html
香港脚、汗疱疹傻傻分不清?皮肤科医师表示,虽然上述2者皆属于夏季常见的足部肌肤问题,同样可能带来恼人的脱屑、搔痒症状。
但治疗方式却大不相同,建议有足部肌肤问题的患者,不妨可从3大表征着手,加以区分、辨别。
汗疱疹≠香港脚!医师:成因大不同
事实上,汗疱疹、香港脚虽然都会引起脚部不适症状的发生,但成因却完全不同。以汗疱疹来说,则属于湿疹问题的一种,发生的原因与患者本身体质有关,治疗上多以外用湿疹药膏、口服抗组织胺为主。而香港脚则是由霉菌感染所引起,在潮湿闷热的台湾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治疗方式则以抗霉菌药物为优先。
香港脚还是汗疱疹?专家教你如何区分
至于出现恼人的「足下痒」问题时,患者该如何区分自己是罹患汗疱疹,还是香港脚呢?对此,沈瑞隆医师表示,其实只要依据下列3大要点,加以观察发病部位、症状型态等表征,就能清楚辨别。
要点1趾间有无溃烂:香港脚是因为潮湿闷热的环境,造成霉菌滋生、感染所引起。而脚部最容易潮湿闷热的地方就是最不易散热的趾缝部位;汗疱疹则以掌面为主。因此,从脱皮、发红、溃烂部位是否以趾缝为主,也是分辨的依据之一。
要点2单脚还双脚:汗疱疹算是湿疹体质引起的症状,因此症状发生时,往往不会局限于单一侧,而是双脚都会出现。但香港脚由于是因霉菌感染所造成,一般来说初步发病时,多为单一脚,直到后期交叉感染后,才会有双脚都感染的情况发生。
要点3其他器官出现过敏反应:以汗疱疹来说,其属于体质引起的皮肤问题,据目前研究认为与过敏体质有一定关连性。所以,从患者除了脚部肌肤症状外,是否有其他如眼睛、鼻子等过敏反应,也可视为分辨汗疱疹与香港脚的其中一种方式。
汗疱疹:汗疱疹是经常在夏天急性发作的慢性湿疹,且常见于20-30岁的青、壮年男女,虽然至天气入秋后可慢慢痊愈,但若没经治疗根治,每年夏天还是会连续发生,不堪其扰。
除了气候湿热因素,汗疱疹也与脾胃虚弱、湿滞内蕴,无法排湿有关,因为脾胃虚弱,就无法运化水湿,风热外阻、湿气将下注流于皮肤而形成汗疱疹,且在疲倦、劳累时最容易发作。
汗疱疹其实是一种特别的湿疹,以前曾误以为它是因多汗排汗不良,所以才在手掌、脚掌边长出一群群小水泡。
事实上,汗疱疹也会发生于少汗症者,且大多数病例组织学的检查又无法证明小疱与汗管的关系,因此汗疱疹与多汗症无直接关系。
可能原因
目前汗疱疹直接的原因其实还未明,但以下几点都是可能形成汗疱疹的因素:
1.季节、天气、温度的关系。
2.因异位性体质所致。
3.个人情绪及内分泌失调。
4.对清洁剂过敏或接触化学制剂。
5.脾胃虚弱、无法排湿。
症状表现:
一旦发病会出现透明像珍珠样的芝麻或米粒大小的小水泡,并对称性的分布在手掌或手指的两侧面、脚掌底或侧边、脚背或手背上,非常痒。
患者多忍不住抓痒,抓破后就会出现红肿、水泡破裂,且会有透明黏液流出,等到干燥后会有脱皮现象,痒的感觉才会稍缓解。
汗疱疹也常会发生在脚部,当发生在脚底时,水泡破裂干掉会形成脱屑的现象,常常就会被误认为是足癣(香港脚),以为会痒的就是香港脚。
如何预防:
1.少吃冰冷物:少吃冰冷的寒性食物,以免肠胃功能不好,造成脾胃虚弱、湿气更重。
2.少接触清洁剂:手部不要直接接触清洁剂或化学制剂,以免清洁剂成分刺激到皮肤。
3.加强脾胃机能:脾胃虚弱的人,需改善脾胃机能,可多吃四神汤,让水、湿正常代谢,就能改善症状。
4.保持手脚干爽:洗完手脚都要擦干,并保持手脚的干爽。脚部尽量要选择通风、透气的鞋子。
治疗方式:
内服:汗疱疹复发率高,但不具传染性。治疗上可分寒湿或温热两类体质,如寒湿体质则须开脾健胃;温热体质则宜清利湿热,并内服化湿导滞汤,药材如蝉蜕、陈皮、泽泻、麦芽、滑石、甘草、茯苓、苍术...等中药食疗方式,包括排骨四神汤或红豆薏仁汤等,都能有助于湿消水肿,治疗消化不良等问题。
外用:可外擦紫云膏来涂抹患部,建议早晚各擦1次,可止痒。
严重的请到皮肤科诊所就医,并由医师开药或擦药的方式,早晚擦一次,可改善状况,日后请多擦乳液,以免脱皮又再次复发,不要因搔痒而将水泡抓破,以免引起蜂窝性组织炎。
汗疱疹患者务必遵照医嘱按时擦药,并养成规律作息、均衡营养、避免生冷辛辣食物,也应避免去大众泳池游泳,保持自身与环境的通风清洁,同时保持愉悦心情,自然可以远离汗疱疹。
康复书店
香港脚:年鸦片战争结束后,英国接收了香港。没多久,驻守在香港的英军们,脚底突然长出小水泡,而且红肿发痒,相当难受。英国的医生没看过这种病例,认为是在香港才有的流行病,因此称之为香港脚。和香港一样潮湿闷热的台湾,约有35%的人饱受香港脚之苦。
香港脚,又称为「足癣」,大部分是由一种叫皮癣菌的霉菌感染所引起,霉菌喜欢湿热的环境,因此台湾夏天的气候非常适合皮癣菌繁殖,所以香港脚就常常在夏天复发,烦不甚烦。香港脚的症状图片很多,包括搔痒、脱皮、起水泡、伤口糜烂有渗出液、皮肤增厚,或是指甲变色、变形等,最常发生的位置是在脚趾之间,也有可能影响到其他部位。
香港脚的常见类型与治疗方式
◎厚皮型
症状:脚底的角质层组织异常增生,变得又干又厚,沿着皮肤的皱纹而剥落。大部份患者没有灼热感及搔痒感。
治疗方式:先以水杨酸或软化角质的药物去角质,再搭配抗霉菌药效果较好。
◎趾间型症状:通常在第四趾和小趾间出现红斑、脱皮、发痒的征兆。
治疗方式:使用抗霉菌外用药物,连续涂抹1个月就可明显改善。最近新推出一种长效型的药物,只要擦1次,就可以达到传统药物的功效。厚皮型是最难治疗的类型,医生通常会以口服抗霉菌药或者延长外用药的疗程。
◎水泡型症状:以水泡为主,脚底或脚侧会有从米粒到红豆大小的水泡,当水泡形成时奇痒无比。
治疗方式:和趾间型香港脚相同。
在临床上香港脚的症状包括有脱皮型、水泡型、糜烂型、厚皮型等不同外观,典型症状者在丰富的皮肤科医师诊断下是可以容易找出真正病因;
但有些临床皮肤表征属不典型者,需要与其他足部皮肤疾病作鉴别诊断者,皮肤科医师会使用显微镜来检查皮屑中是有霉菌的菌丝或孢子来确定感染与否。
预防
穿通风、透气的棉质袜,每天更换清洗。
避免穿胶鞋或不透气之球鞋,最好要有两双鞋换穿,凉鞋是最好的选择。
不与他人共穿鞋、拖鞋及袜子。
脚底、趾间痒尽量不要用手抓,防传染于手指。
以上确实做好,避免感染其他人喔!!!
⊙编辑:vincent⊙文章转载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