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庄陈家冢与寿神
连岳山水
获嘉县城北,位庄正东有座陈家冢,冢主人和获嘉七十二冢多数冢主人不同。一是冢主人虽是因助武王牧野大战而死,却不是血洒战场,而是无疾而终;二是冢主人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个家族。无疾而终咋会被姜太公封神祭冢呢?冢主人又因何是一个家族呢?这里有一段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哩!
话说牧野之战前夕,宁邑(今获嘉)界内西周军营一片战前景象。大帅姜尚未雨绸缪,昼夜研究攻防战略、适时调兵遣将、指挥实战演练、催运储备粮草;忙的不亦乐乎。这一天,批阅军情奏章通宵达旦的姜尚,抬头一看,天已大亮。挺腰伸臂,揉揉酸涩的眼,掐掐人中、捏捏印堂、摁摁太阳穴,一夜的困意顿去。数年紧张的军旅生活使姜尚练就了这种特殊本领,伏案批阅文件一坐就是一夜,天亮,稍作简单的恢复动作即可开始新一天的工作。这时,他习惯的走出大帐,在军营里散步巡视。早晨,曙光初照,几片彩云透出霞光万道,几只鸟儿尽展翱翔风采!军营里,军兵们操练的、打扫卫生的、担水做饭的、忙忙碌碌,井然有序。他来到一个伙房前,刚想进去看看,突然,眼前一片漆黑。
“嗨,咋回事?天咋又黑了?”有人喊道。
“就是呀,咋回事?”
“…………”
一时间,整个军营嘈杂声一片,军兵们有点儿乱,将官们有点儿慌。
“大帅,大帅!”亲兵卫队举着灯笼火把把姜尚团团围住,警惕的护卫在周围。
“休得惊慌,诸事自有分晓,升帐!”姜尚镇定道。急率众文武回到大帐,早有人把大帐布置的灯火通明,众文武分列两旁。
“诸位,休得慌乱,本帅在此,何惧之有?以本帅掐指算来,此乃申公豹所为。想那申公豹自本帅伐纣以来,几番折腾数次弄玄,何曾得逞?今番故伎重演乃雕虫耳,不足虑也!杨戬何在?”姜尚拿起一支令箭道:“你即刻到玉虚宫面见天尊,探的申公豹此番来头,讨得破解之法速回,不得有误!”
“得令!”杨戬接了令箭急往玉虚宫而去。
“众将官听令,各守其阵,各司其责,以防纣王偷营。未得本帅将令不得擅动,违令者斩!”
“得令!”众将官出帐而去。姜尚和众幕僚继续商量对策等待杨戬消息。
昆仑山麒麟崖下玉虚宫,山高入云霄,地云缠半腰;千株老柏郁郁葱葱,万朵花草漫山遍野;岭上怪石狰狞,崖下奇石险峻。元始天尊头罩神光,手执红色丹丸,身披七十二色坐在八宝云光座上。白鹤童子禀道:
“启禀天尊,今有玉鼎真人门下杨戬求见!”
“想那姜尚此番劫难非同小可,叫杨戬进来吧。”天尊允道。
“徒孙杨戬叩见天尊!”杨戬倒身拜伏。
“杨戬,此番来你师叔可有话说么?”天尊问道。
“姜师叔派徒孙求见天尊以得教诲,求得申公豹此番来头和破解之法,”杨戬回道。
“申公豹假以通天教主之名,赚了准提道人的法宝,两军阵前的雾霾正是此宝变化所致,再过三个时辰,雾霾毒气发作,西周军非死即伤啊!”天尊说道。
“啊,申公豹这么厉害?”杨戬吃惊道。
“非是申公豹了得,乃是准提道人的法宝无与伦比,以此宝神通纵使本座和太上老君联手也无济于事。”
“什么法宝这般厉害?连天尊也一筹莫展?”杨戬不解道。
“尔等有所不知,本座和准提同为鸿钧老祖门下,却又有不同啊!”天尊说了其中缘故。
原来,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接引道人(如来佛祖)、准提道人(菩提老祖)同出鸿钧老祖门下,三清天尊分别成为阐教、截教、道教的始祖,接引道人和准提道人成为西方佛教中人。后来如来和菩提因诠释佛意不睦而分道扬镳。菩提在佛界虽然没有如来的佛缘广远,却得了鸿钧老祖一件奇宝。这件奇宝变化无穷法力无边,得其咒语便可随心所欲挥洒自如。奇宝还有一个特点,一旦念动咒语使了法力,便无破解之法,即使持宝人也无可奈何。
“这便如何是好?”听说此法宝无解,杨戬急道。
“稍安勿躁,此宝出自老师处,本座与你同去鸿钧老祖处,问个究竟,讨个解法也就是了。”元始天尊下了宝座,径出玉虚宫而去,杨戬急忙跟定天尊不敢怠慢。
金光影罩倪彩虹,瑞气环绕紫云飞。鸿钧老祖乘金龙,左有青龙右有白虎,左手执龙头拐,右手捧净钵盂水于无极龙凤宫前。
“拙徒见过老师,”元始天尊拜伏道。
“见过老祖,”杨戬拜道。
“吾已知尔等来意。吾既将此宝于准提,就不便过问此事。况且,此宝一经施法就不可收回亦无破解之法。实难助也!”老祖道。
“若过了三个时辰,雾霾毒气发作,西周军就非死即伤;子牙将功亏一篑,纣王不灭,岂不有违天意?”元始天尊想争取老师的帮助。
“若说天意为师倒想起了一段往事,或许于子牙有些许帮衬也未可知。”老祖讲了一段往事……
混沌初开时,西昆仑有一圣灵得到“造化玉牒”,修成太乙真人即鸿钧老祖。有句话说“先前鸿钧后有天,陆压道君还在先。”鸿钧在先还是陆压在先,自古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一对儿孪生宝贝由鸿钧老祖、陆压道君分别执掌却是真有其事。鸿钧老祖执掌的叫作庚牒,最终给了准提道人(菩提),就是申公豹赚取的那件宝物。陆压道君执掌的叫辛牒。两个孪生宝贝如果其中一个陨落,另一个就不摧自毁。也就是说,眼下要想破了申公豹的雾霾阵,只有一个办法,找到辛牒。
“辛牒今在哪里呢?”杨戬听到这里,忍不住插话道。
“混沌之时,一位元神本可分享“造化玉牒”,倘若“造化玉牒”被分享,就会天将不天,地将无存,人神无为,万物俱焚;大千世界将失去一次造化。幸喜这位元神放弃分享权,从而成就了完整的“造化玉牒”,天道终于形成,千万个生灵得以轮回,他自己因此坠入凡间。当时,陆压道君感念其功德给了他辛牒宝物,以佑其万世翔安,”老祖道。
“但不知辛牒主人今在何处?”元始天尊问道。
“说来凑巧,宁邑地界一陈姓家族便是昔日辛牒主人后裔。姜尚此番劫难他人概莫能助也!”老祖说完,弃金龙而入无极龙凤宫而去。
元始天尊和杨戬只得在外拜伏告退。
“老祖说得清楚,此事只在你师叔一人身上,那陈氏家族就在宁邑地面,就看你姜师叔的造化了!”元始天尊说完,亦驾九龙沉香辇离去。杨戬看看已过了一个时辰,一翻身借土遁急回军中。
姜尚和众将官接杨戬回到大帐,听了杨戬叙说此番玉虚宫和无极龙凤宫之行的经过,惊诧不已,不曾料到此事竟然惊动了鸿钧老祖,而且孪生宝贝就在宁邑地界,真个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大帅,宁邑地界确有陈氏家族在。据说辈辈忠厚、世世善良。陈家人人知天文、个个熟地理,神通广大无所不能;且乐善好施,最爱雨中送伞、雪里送炭替人排忧解难之事。若我等上门求助焉有不从?”千夫长季凌说道。
“来在宁邑地界,本帅亦听到陈氏家族之名。原来有开天辟地之源,非平常人家能比。众将官各守阵帐,待本帅亲往请教。”姜尚说着吩咐人手准备一应之物,急寻陈氏家族而去。
北界巍巍青山,南邻滔滔黄河;巍巍青山横档北来之冰寒,滔滔黄河阻隔南来之炎热。宁邑,坐北向南,头枕巍巍太行山,脚踩滚滚大黄河,乃中原第一风水宝地!人杰地灵、藏龙卧虎自不在话下。陈氏家族居住的陈家庄位于宁邑西北的黄河岸边,远远望去,掩映在郁郁葱葱的树林之中,恬静、悠远!
一顿饭功夫,姜尚一行来到陈家门前。但见大门紧闭,少见人迹。姜尚正要使人叩门,只听院内有人道:
“喜鹊喳喳叫,门外贵客到,快快开门!”
“嘎支支”声响,大门洞开。一男一女两个童儿来在门外分立两旁。一老者迈出门外,略加巡视,面对姜尚拱手道:
“相必恁就是姜尚姜大帅?”
“正是在下,敢问您是陈先生了?”姜尚还礼道。
“不错,正是小可。大帅光临,寒舍生辉呀!”
“陈老先生德高望重,在下早该登门请教了。”
“大帅叫小可陈墨即可,万不敢称老。”陈墨有些许惧色道。
“敢问陈先生贵庚多少?”姜尚拱手问道。
“免贵八十有八,”陈墨亦拱手道。
“在下八十有五已多年被人称老矣,老兄还长在下三岁,称您陈老先生理所当然。”
“姜大帅有所不知,小可尚有老父在堂焉敢称老?”
“啊?但不知老令尊高寿几何?”姜尚有些吃惊道。
“一百单八岁正,”陈墨颇带自豪道。
“哎呀,能见百岁老人乃姜尚之福也!但不知能否当面聆听老人家教诲?”
“父亲大人早知有贵客登门,请随我来。”
走进大门,当院宽敞,左花右草井井有条,一条甬道直通上房。陈墨站立门口,施礼道:
“父亲大人,贵客到。”只听屋内一阵声响,门帘一挑,一位老者步出门外。但见老者,红光满面,头发乌润,腰板挺直,冲着姜尚一拱手:
“姜大帅光临有失远迎,请恕罪!”
“姜某得见老人家,三生有幸也!”姜尚连忙稽首道。
“姜大帅称小可陈维就可,老人家三字却不敢当!”
“老人家一百单八岁不敢称老,还有何人敢当乎?”
“姜大帅有所不知,小可有老父在堂哪里敢称老人家三字?”
“啥?老寿星一百单八岁尚有令尊在上?实乃人间奇闻令人称羡也!敢问老令尊高寿?”姜尚连连称羡道。
“一百六十八岁正,”陈维骄傲道。
“一百六十八岁?”姜尚瞪直了眼,看着陈维颇为得意的神态,又道:“不知姜尚有缘得见尊颜么?”
“家父等大帅多时矣!请!”陈维说着步履轻快引姜尚等转过正房来到中院。中院更加宽敞,墙上藤枝悬缠,甬道环绕水塘,水中鱼儿荡漾,水旁花草芬芳。一声痰嗽,早有一位面容清癯,目光炯炯,背微驼、发如霜,手拄拐杖的老者转出树荫。
“见过老寿星,姜尚这厢有礼了!”姜尚急忙上前见礼。
“鄙人不过一介草民,岂敢受此大礼,”老者以礼相还。
“老寿星德寿双磬,晚辈仰慕已久,今日得见幸甚幸甚!”
“姜大帅切莫冠吾以寿星二字,折煞陈踵也!”
“老人家一百六十八岁还称不得寿星行么?”姜尚不解道。
“姜大帅有所不知,陈家却有寿星老爷在,维儿,请姜大帅面见老爷,”陈踵微曲身躯礼让姜尚先行。
“还有一位寿星老爷?”姜尚暗暗称奇。他一面走一面想,他姜子牙自八十多岁以来,都是以老者自居,别人称他老人家,他也自称老朽,他也确实觉得自己老了。今天真叫他开了眼,原来人间竟有如此为所未闻的长寿之人。看来陈家确实不是凡间人家,找陈家帮忙破阵是找对了。他突发一种好奇心,急切地想看看寿星老爷是如何模样,这寿星老爷能有多大岁数?
“敢问寿星老爷高寿多少了?”按耐不住好奇心的姜尚问一百零八岁的陈维道。
“二百零七岁,”陈维答道。
“二百零七呀!”尽管姜尚有心理准备,当听到“二百零七”时,还是不由心跳加剧。此刻,姜尚觉得自己回到了儿时,想见寿星老爷的急切之情如孩童般不可按捺。
穿过一片树林,便是陈家后院了。后院不大,无花无草,一颗参天大树耸立当院。树干足够四人合围,大树枝茂叶稠,站在当院抬头不见天日。
“这是陈家的祖根,”陈维指着大树介绍说。见姜尚不解其意又说:“听老爷说,大树没有准确的树龄,只知道祖上传下有话,树是陈家的祖根。有树就有人,树在人在,树亡人亡也!”
姜尚当年在昆仑山数十年,见过无数山林树木,参天大树并不罕见。象眼前的这棵老树却也绝无仅有。他对陈家愈加敬畏,对即将见到的寿星老爷极其仰慕。
这时,一位童子迎面过来道:
“老爷有请姜大帅!”童子让过陈维径直到姜尚前躬身施礼。
“晚生仰慕老爷久矣,请带路,”姜尚还礼道。
童子引领众人穿廊过堂,几番迂回,最后停在一亭廊下,禀道:
“老爷,姜大帅到了。”
“请了!”一声苍老却充满底气的声音传出。童子推开廊房双扇门,就见一老者头高额隆,银发飘髯,慈眉善目,精神矍铄,手柱龙头拐杖,拐杖高出人头尺许。
“老爷在上,姜尚有礼了!”姜尚赶忙抢上一步施礼道。
“好个姜尚姜子牙,老朽受你一礼,陈家便祸事了!”寿星老爷出乎意料的拐杖击地,面带愠色道。姜尚一时满头雾水不得要领索性匍匐在地道:
“姜尚此番只为求老爷帮忙破阵而来,万不敢祸事陈家丝毫。”
“你明明知道申公豹雾霾之术源自庚牒,亦知此法无解;只有孪生辛牒自毁方破得庚牒之法!辛牒乃陈家祖根所在,辛牒毁祖根亡,陈家何存?”
“这……”姜尚一时语塞。
“吾陈氏千百年来,乐善好施,有求必应。你今有难,登陈门以求相助,老朽若以陈氏家训自然应允,陈家岂不祸事乎?”
“报大帅,营中来报,雾霾毒发,军中多人昏迷不醒!”姜尚正无言以对时,季凌进来禀报。姜尚闻听雾霾毒发,顿首道:
“晚生此番拜见老爷以求相助,不想将祸事陈家,实乃姜尚始料未及也!即如此,且军中已有军兵染毒病发,尚若延误全军危矣!恕晚生不敬告退,另觅良策就是。”姜尚心急如焚,不等寿星老爷允诺起身往外就走。
“且慢!”老寿星将龙头拐一伸拦住去路道:“姬发姜尚吊民伐罪乃民心天意也,陈寿安能袖手旁观见死不救?老朽真言相告并非畏惧祸事陈家。陈维陈墨何在?”
“老爷,”陈维陈墨来到近前应道。
“即刻送姜大帅出府,姜尚尽可放心前去,待老朽等略施小计雾霾毒气自去也,送客!”陈寿说完,不看众人一眼,柱着龙头拐杖径回廊坊深处。姜尚和众人只得齐声道:
“送老爷!”
…………
雾霾散去,军兵痊愈,牧野大捷;朝歌城破,纣王自焚,同庆天下。
“报大帅,宁邑陈墨求见,”季凌禀道。
“快请!”姜尚连日忙于阵前军务,正想打问陈家消息,听到陈墨到,急忙迎出帐外。
“草民陈墨见过大帅,”陈墨欲下拜被姜尚拦住。二人相挽进帐,分宾主落座。姜尚急问陈家状况,陈墨未及开言泪如雨下……
原来,姜尚等离开陈家后,陈寿毅然拿出辛牒做法,不到一个时辰,那株参天大树就叶落枯死,当天夜里,陈寿、陈踵、陈维三位老寿星无疾而终……
有陈寿自毁辛牒断祖根,方破了阵前雾霾毒阵,救了染毒的军兵;才有牧野大捷,伐纣成功!陈家三个百岁老寿星因此陨殁。相传,陈氏一脉自此再无百岁之人存世。姜尚听罢,眼睛湿润,唏嘘不尽。感念陈氏三老为牧野大战捐躯这一感天动地之举,封陈寿为寿神,在三老埋葬地(今位庄正东)堆土封冢以示纪念。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得知陈寿事迹后,赐其万年蟠桃于掌上,赐其仙鹿白鹤相随。于是,后人便在祝寿吉祥图中看到,脑门特大,白须飘飘,慈眉善目,笑容可掬,一手拄着龙头拐杖,一手托着仙桃,身旁伴着一个仙童,骑着仙鹿、白鹤的老寿星形象。
年8月4日于获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