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情节,就是让主人公寻找一个人、一个地方或者一件东西,有形的或者是无形的。找这样东西的过程之中,带给他的人生重大的转变。就像托马斯·哈代所说:随人很多事情怪得让人难以置信,但是没有什么事奇怪到不可能发生。
01探寻的对象不仅仅是行动的理由,也至关重要
在探寻的过程中,是否能够成功找到寻找的对象,回答这个问题,能够塑造人物。就像《甄嬛传》中的甄嬛,她一生都想要找一个和她相爱的人,前期她以为是皇上,也因此和皇上以外的男人保持距离,但是后来她发现皇上不爱她,只是把她当做替身而已。因此在伤心,看透了皇帝的行为之际,她又爱上了另一个人,就是果郡王。然而就算她很喜欢果郡王,最终还是没能够和果郡王在一起。经历了感情的变迁,她知道了自己内心的看法,在追求荣华富贵,再次回到皇帝身边时,她的看法改变,就算面对的是曾经最喜欢的人,却再也没了那份悸动。在这里,甄嬛探寻的对象,是真爱,这个过程之中,她认识到就算心里有最爱的人,就算发她心向果郡王,还是没能够在一起,塑造了甄嬛这个人物的性格,也让她的性格,从一开始的单纯,到最后渐渐黑化,这就是探寻情节给予主人公的力量。02主人公寻找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他的性格
我们再看《仙剑奇侠传三》中的徐长卿,他这一生中追寻的真理,就是能够普度众生,能够用自己的力量让使人摆脱眼前穷苦的环境。但是紫萱的出现,打乱了他的计划,前世和前前世,他们俩都是一对,甚至还生了一个女儿,于是,徐长卿就必须在妻子女儿和心里普度众生的愿望之间,寻找一个折中的点,必须在两头之间做出一个选择。水灵珠封印了女儿,如果想要众人摆脱困境,就必须拿走水灵珠,但是如果拿走了水灵珠,女儿就必死。在两难之间,徐长卿在经过了艰难的内心世界角逐之后,选择了舍弃女儿。这个做法不得不说,让他无比心痛,不过这是必须的,这也让他明白了这个道理:世间的所有事情,并不是都有一个容易解决的方案。由探寻水灵珠,找到救人方法的这个情节,造就了徐长卿性格的改变:原来看不透的境界,渐渐明朗。03主人公想要寻找到的目标往往没有被实现
电影《乱世佳人》中,女主角一直在喜欢她仰慕的人,她想要寻找的目标,就是能够和对方结婚。但是事情并不如她所愿,也就是说,她所追寻的目标并没有被实现,反而还因为喜欢他,做了自己不喜欢的事:接生他和他妻子生的孩子;照顾他妻子的饮食起居;因为想要报复,嫁了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人;嫁人之后还想着他,导致丈夫离心...... 因为想要的都没有得到,在这左右摇摆之间,塑造了一个血肉丰满的主人公,并且在故事的结局,主人公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认识到正是由于自己错误的行为,才导致自己的家庭分崩离析。到了最后,主人公没有探寻到她一开始想要的东西,但是却明白了一些道理,增长了智慧,对世界以及自我都有了新的认识,找到了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在设置探寻的情节时,还要主要注意的地方:探寻的,应该找一个人、一个地方或者一样东西;能够展开两个关键点:主人公的目标、动机,和他想要找到的东西。探寻情节应该经常变换场地,会去见很多人,很多地方。这些事情,有因有果,有始有终;制造一个轮回,让探寻的人在开始的地方结束;在探寻的结尾处,塑造的角色会因为探寻而脱胎换骨。探寻的过程,通常是让主人公展现他的智慧,用她的智慧去实现他想要的结果,但是往往没有得到,而是给主人公上了人生的一课。在探寻情节开始的时候,要让主人公有强烈的动机去做这件事。在探寻情节的过程中,主人公应该要有一个旅伴,在探寻过程中,他们会相互讨论,甚至发生争执;探寻情节适合安排新人物出场,新人物可以考虑是主角的帮手;在探寻情节的之后一幕,要给主人公带来启发;主人公最终找到的东西和最初想要找的东西,往往不一致。制造出一个好的探寻情节,能够给主人公以动作、行为上的不同看法,然故事中的所有人物对世界以及自我有新的认识。探寻的主要部分,就是寻找对象本身,以及主角沿途积累的经验,主角要能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去接受探寻带来的结果,好的或是坏的,实现的或是没有实现的,这样才能进行下一门课程。从探寻中认知的人生真理,能够让主角改变自身性格,知道这个世界隐藏的规则,能够用不同的看法,看待这个精彩的世界。人物内心世界,从开始的好奇,到最终的饱经沧桑,再到结局的平和。这就是探寻能够带给主人公的作用。#小说#作者:舒畅悦读,文章有用,欢迎点赞,欢迎评论,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