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流你的生活那么精彩,但为什么没有质感

为什么在生活水平如此高的今天,大多数人的生活质量却远不如从前?

因为很多人都是走马观花地活着,只见其色,未闻其香;

有多少人向往着精致,却过得囫囵吞枣。

甚至都来不及品尝一下生活的味道。

有一种状态叫作人生缺席

典型特征就是一半在当下的拥有中逃离,一半在未来的迷茫中追求新鲜;

一边放弃,一边投入。

就像你去看一场电影,不管走进电影院的期待感有多强烈,都无法掩盖走出来的失落;

你觉得情节震撼,但又无法触及内心真实的灵魂。

满怀期待的进场,担惊受怕的散场。

故事再精彩,也无法填补自我的缺席;

《心流》说:我们这个时代最讽刺的一个矛盾就是,大量的闲暇并不能转化为乐趣。

一个人最大的悲剧莫过于自己的脑袋成了别人思想的跑马场,明明是自己的人生,自己却没有参与进来;

大部分人把闲暇时间投身给不同的娱乐,事后又莫名的慌乱。

就像小时候玩得尽兴,回家后想起作业没有做的那种脸红耳赤,浑身发麻的焦急感。

这个世界能吸引你的东西很多,但你有什么能吸引自己的?

你会回味情节的辗转,感慨故事的刻骨;美不胜收的景色,肆意飘香的美食;

但你会留恋自己什么;

对大多数人而言,人生这场派对最后自身值得回味的东西几乎为0。

你只是花时间坐在那里接收了一串精心加工的信息,把自己置身五花八门的世界里,仍然会觉得生活很无聊,甚至还会产生挫败感。

很多人把这种方式当成释放压力和情绪的手段,嫁接自己的意识,把它们交给一场电影,一次旅行。

但不管怎么嫁接,你的本我自我和超我都处于与现实脱离的状态。

你一直逃离的东西最后一定会变着方回来找你;那些短暂的精神安慰剂,无法让你参与到自己的人生中来。

你被全世界都感动了一遍,但只要关上门就立马被拽回现实,一地鸡毛的不安让你不得不重新回到世界中,那里是观众才有的自在感。

明明活在市井之间,却剥离于现实之外

但人生需要的是参与感,不可能永远处在嫁接状态。

《仙剑奇侠传三》有这样一个镜头,徐长卿陷入轮回道看见一个将死之人在为自己的一生不甘。

他的所有回忆里,没有一件是自己真正参与的事情;

小时候大孩子不愿意跟自己玩,自己长大了身边又没有大孩子,考了个功名又不知道为了什么,娶了妻又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可以去承担这份责任,年迈时女不乖子不孝。

他正面临死亡的巨大痛苦,身旁却是瓜分自己财产的声音,他不知道自己的一生怎么是这个样子;

他就像个旁观者走过自己的一生,每个选择都不是自己想要的。

所以他无法瞑目,他唯一的愿望就是不想死,只想重新来过,重新做人;

人生有且只有一场活动,就是游离于生死之间

这场活动真正的质感是参与感;

不是一场大型派对,你上这个摊位吃个烧烤,去那边喝个冰镇;

而是有个属于自己的小摊,不管无人问津还是人来人往,你都在精心烹饪着美味。

那才是属于自己的,真实的;

人生最大的遗憾莫过于,咀嚼着自己的痛苦,欣赏着他人的华丽。

明明是自己的人生却跟自己无关

有人从天而降打出一套如来神掌,你西装革履,衣衫整洁的躺在破砖滥瓦之间,不远的地方是挨了一脚疼得掉下来的斧子;

大部分人的人生体验就是白白挨的这一脚和观摩天神下凡。

唯一参与感是一种叫作“集体亢奋”的群众体验。

大家都提着斧子上了,于是你也合群上了,不知道对手到底是十二路谭腿,还是五郎八卦棍,或者洪家铁线拳。

你本身就只是个观众,又谈什么质感;

无法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给邪恶势力当头一棍,又谈什么险象环生带来的深刻体验。

若干年后,你也会躺在摇摇椅上,唯一的绕膝之欢,就是跟儿孙讲述当年眼睁睁看着神仙打架空留下的遗憾;

破茧,对抗,绝处逢生,统统与你无关;

结语

我看见雁群在空中摆出一字,人字,又各自散开,自由自在;

我却摇摇晃晃地站在树枝上,用力扑腾着翅膀,怎么飞也飞不起来,看着渐行渐远的他们,我的翅膀也扇得越发焦急起来.......

我从身体的剧烈抽搐中惊醒,昏暗的房间里射进一丝微弱的街灯,桌上的票来自那个华丽的电影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uchangqinga.com/xqzf/109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