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医院微博 http://pf.39.net/bdfyy/bdflx/150204/4572199.html
霓裳部落
痛风的发病机理痛风属于中医“痹证”的范畴,一般呈间歇性发作,急性发作时多出现关节剧烈红肿热痛,夜间加剧,70%以上的患者首发关节为足跖趾关节,其次累及踝、膝、指、腕、肘等关节,且有结节形成,甚或溃流脂液。患者常因疼痛难忍来就医,急性缓解后,即转为慢性期,虽关节红肿消失,但仍疼痛或剧痛。尿酸是人体内代谢产物,其生成过多是导致痛风病的主要原因,过多的尿酸属中医痰浊范畴,而痰浊的形成与肝脾功能障碍有密切关系。朱良春教授认为:痰湿阻滞于血脉之中,难以泄化,与血相结而为浊瘀,滞留于经脉,则骨节肿痛、结节畸形,甚则溃破,渗溢腊膏。肝具有调节精神、情志活动,疏通气血,宣清导浊的作用。血液的运行和津液的输布代谢,又有赖气机的升降出入运动,气机郁结会导致血液及津液的输布代谢障碍,从而产生痰浊、瘀血,致痛风。从中医脾胃经脉的分布来看,脾胃与经脉、关节联系紧密,湿热之邪沿着经脉下行,流注于关节,不能及时处理,即可致痛风发生。焦树德教授认为:湿热浊邪伏留于三焦血脉之中,流布于骨节、肌腠、筋膜之间;斯时若过食膏粱厚味、嗜酒,或外感湿热之邪,或风寒之邪郁而化热,而致湿热更炽,流注关节,痹阻经脉,气血运行不畅而发病。
《素问》曰:“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景岳全书·卷三十一》曰:“有湿从内生者,以水不化气,阴不从阳而然也。由于脾胃之亏败,其为证也,在肌表则为发热,微恶寒,为自汗;在经络则为痹,为重,为筋骨疼痛,为腰痛不能转侧,为四肢痿软酸痛。”也就是说脾胃极易导致湿气的产生,脾的运化水谷精微功能正常,机体消化吸收功能方才健全,才能为生化精气、血、津液提供养料,使脏腑、经络、四肢、百骸及筋肉皮毛组织得到充分濡养,从而进行正常的生理功能活动;脾失健运,湿浊就会阻滞四肢关节和经络而产生肿满疼痛。现代人生活水平提高,高脂肪、高热量食物增加,长期的肥甘之品使肠胃负担加重,日久损伤脾胃功能。朱良春治疗痛风验方:土茯苓50g、萆薢20g、威灵仙12g、生苡仁40g、山慈菇20g、赤白芍(各)20g、生地黄20g、生黄芪20g、煅牡蛎(先)30g、生白术15g、晚蚕沙(包)15g、六月雪10g、菝葜15g、茯苓15g、秦皮15g、桃红(各)10g、甘草6g焦树德治疗痛风验方:
怀牛膝30g、苍术12g、炒黄柏15g、萆薢30g、汉防己10g、海桐皮15g、络石藤30g、独活12g、茯苓30g、生薏米40g、苏梗12g、五加皮10g、连翘25g、泽泻20g、忍冬藤30g、
徐长卿15g、焦三仙各9g、厚朴12g、炒枳实10g
当然痛风证的治疗,是一个动态过程,尚须临诊辨证,随症加减。
仅供临床参考,非专业请勿
试针试药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