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要从一首词说起。这首词名叫《满庭芳·静夜思》,估计读过它的人并不多,有人说它是辛弃疾写给妻子的爱的“小夜曲”,也有的说是无名氏所作,这些暂且不用理会,但请随我走进它:
云母屏开,珍珠帘闭,防风吹散沉香。
离情抑郁,金缕织流黄。
柏影桂枝交映,从容起,弄水银塘。
连翘首,惊过半夏,凉透薄荷裳。
一钩藤上月,寻常山夜,梦宿沙场。
早已轻粉黛,独活空房。
欲续断弦未得,乌头白,最苦参商。
当归也,茱萸赤熟,地老菊花荒。
不知你读完这首词什么感觉?老实说,一开始我没太读懂,根基太浅。我只盯着词中那句“欲续断弦未得”,便咬定这是一个丧偶的男人在哭诉自己怎么还是一个人,因为“续弦”的典故就是男人丧妻之后再娶的意思嘛。
可后来反复读了几遍,不对呀,主人公不是男儿郎,“他”本是个女娇娥。这首词也不是在说“死别”的痛,而是“生离”的苦。
为嘛?因为那句“金缕织流黄”。起初没看懂这句,根基太浅。查了资料方知,这“流黄”是一种绢类丝织物。古诗有云:“大妇织绮罗,中妇织流黄”,是个女子错不了。顺着这个逻辑,词中的“早已轻粉黛”也便不是我原先以为的“不想男女之事”,而是“懒得梳妆打扮”呀。
感觉一下子豁然开朗了有没有,整首词描绘的不是什么寂寞难耐的鳏夫,而是一个独守空房的女子,历夏经秋,在一个百无聊赖的月夜,盼夫早归,徒惹相思之苦。
对于这首词,读到这一层还只能算是稍通文义,看清了词的门脸儿,但还未得入门。只有入了门,你才能读懂词人的“别有用心”。
这道门是什么呢?明眼人自是一早便看破了玄机的:这道门叫作中药之门。
词人挖空了心思,以药名作骨,化“深情”为血肉,用难以排遣的“寂寞”浇灌出一副悲伤不已的皮壳。皮壳容易看懂,可它惊奇的骨骼,词人最想炫耀的硬核,你是否察觉到了呢?
如果察觉到了,不妨再深入一步,探个究竟,看看整首词中,词人一口气嵌入了多少药名。
为了更好地暴露隐藏的名字,减轻毫无必要的压力,建议将这首词的句子如下首尾相连:
云母屏开,珍珠帘闭,防风吹散沉香。离情抑郁,金缕织流黄。柏影桂枝交映,从容起,弄水银塘。连翘首,惊过半夏,凉透薄荷裳。一钩藤上月,寻常山夜,梦宿沙场。早已轻粉黛,独活空房。欲续断弦未得,乌头白,最苦参商。当归也,茱萸赤熟,地老菊花荒。
场外友情提示:词里都是一些常见药名,没有一个超纲,只不过有的药名跨前后句,而有的则用了谐音。
。。。
在古代这首词怕是难不倒谁的,因为过去的文人有很多像这位词人一样,喜欢拿药名来做文章,比如皮日休、王安石、黄庭坚、吴承恩等,个个都是擅用药名的高手。
不妨再拿吴承恩的《西游记》举个例子。话说第28回,孙悟空因三打白骨精,被唐僧贬走后,含泪回到了花果山,见山中的猴子猴孙被猎户擒杀欺侮,怒火难遏,便决意好生教训他们一番,且看:
大圣作起这大风,将那碎石,乘风乱飞乱舞,可怜把那些千余人马,一个个石打乌头粉碎,沙飞海马俱伤。人参官桂岭前忙,血染朱砂地上。附子难归故里,槟榔怎得还乡?尸骸轻粉卧山场,红娘子家中盼望。
悟空打杀得痛快,吴承恩也写得尽兴,在这一小段描写中,他一共安排了9个药名(依旧热心肠的我这回帮你全部标好啦)。用这9个药名有什么讲究或深意吗?其实也没有,大多是取其字面或谐音之义,比如“乌头”借指脑袋,“附子”谐音“父子”,文字游戏而已,图的就是一个有趣。
“有趣”,的确是很多文人忍不住拿药名做手脚的原因,而在这有趣的背后,是那个时代的文人对医药的较高认知。
现如今,明医理、识方药的文化传统已经没有了,那些在过去司空见惯,可以为文人信手拈来、写进诗词文章的药名,对于今天的知识分子来说,也已经不知所云了,所以也就体会不到那种文化趣味,也不会觉得有什么好遗憾的。
汉代有一种童蒙识字教科书,叫作《急就篇》,虽是一种识字书,却不亚于一本生活小百科,书中记载了一些医学常识,如“寒气泄注腹胪胀”。什么意思呢?“泄注”就是腹泻,而且是拉的全是水的那种,说得文雅点叫作“有如注水之状”;“腹胪”即腹部。整句话的意思是:当肠胃虚弱腹部受寒,或饮食生冷伤于脾胃,就会出现腹泻、腹胀等症状。
此外,书中还介绍了一些常用药,如“芎?厚朴桂栝楼”,说的是芎?(念作“凶穷”,现今的正名为“川芎”)、厚朴(“朴”念作“破”)、桂(即肉桂)、栝楼(“栝”念作“瓜”)这4味药。
汉代的教书先生应该预料不到,几千年后的学生已经不在意什么寒气了(何况冰淇淋第二份还半价呢),也不知何为芎?、何为厚朴了。
不过,事情也许会有转机。有报道称浙江省将进行中医药科普教育试点,要将中医药文化带进小学生的课堂,据说既不考试,也不与升学挂钩。虽然不会被视作多么重要的课程,但如果能营造些氛围,带来些影响,就“善莫大焉”了。
。。。
言归正传,回到药名上来。我发现不少人对中药感兴趣,都是对药名有好感。遇见的一刹那,或觉得美丽动听,或觉得有趣好玩。
有一次,我和朋友小朱去同仁堂药铺抓药,走进店门,迎面便是占满了一堵墙的药柜抽屉。我们递了方子,等着药剂师一样一样地配药。小朱是第一次体验抓药,她看着抽屉上的药名,眼睛带着光,笑着对我说:“小舒,这些药名好美啊”,她指着抽屉上的名字,慢慢念道:“青黛……远志……听着很有诗意。”
难得遇到一个对中药感兴趣的,我就假装很懂的样子,在药店里,当着药剂师的面,跟她卖弄了一些药名的由来和含义,一时相谈甚欢。
还有一次,和设计师超男老师聊天,她提到自己的一个亲戚(或者朋友?记不清了)去看中医,然后也是在等着拿药的空当,看到药柜上的众多药名,一时兴起,便用其中3个拟了一个上联:佛手降香千年健。佛手、降香、千年健,这3个药名搭配巧妙,寓意又吉祥,有点意思。超男老师问我能不能对个下联,我翻着中药书想了几天,也没想出一个称心如意的,看官如有妙思偶得,不妨发来让我也学习学习。。。。
本草里的药名各具特色,如果一定要在这些药名中选一个最美的,不知你的心里会闪出谁的影子,但我知道有一个人,非常清楚谁才是他心中最靓的那个“仔”。
这个人就是陶弘景。
陶弘景像出自《宋元集绘》现藏台北故宫陶弘景(-)为南朝时人,曾在朝为官,后隐居山林,擅道教之学,通医药之术,谥号“贞白先生”。他的一生有很多了不起的成就,个人以为,其中最伟大的,莫过于撰写了一部影响深远的著作——《本草经集注》。《本草经集注》是陶弘景在《神农本草经》的基础上进行大量增补、详加注释而成,其以“一家撰制”而成百代之宗,奠定了中华本草发展的根基。《本草经集注》一共记载了味药,在其中一味药的注释里,陶老先生写下了8个铿锵有力、意味深长的字:“众药之名,此最为丽”。究竟什么样的药名能够让陶老先生发出如此感慨?要说这名字,估计不少电视机前的朋友听说过。当年有一部流传较广的玄幻剧——《仙剑三》,剧里主角的名字用的都是药名,如徐长卿、重楼、龙葵等,而陶弘景心中最美的那个,就是男一号:景天。所以我很好奇《仙剑三》的作者是不是读过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不然怎么如此心有灵犀。景天这味药来源于多年生草本植物八宝(又名景天、八宝景天),其以全草入药,有清热解毒、活血止血的作用。在陶弘景的时代,人们常常将这种植物种在花盆里,置于屋顶,说是能“辟火”,因此它在古代又有诸如“戒火”“慎火”等别名。和朋友逛世园会时,遇见好多花开正艳的八宝景天话说回来,为什么“景天”这个名字能被陶弘景视为最美呢?仅仅说说我的猜测:就字面分析,“景”有祥瑞之义,“景天”便有如洞天福地,对于崇信道教的陶弘景来说,还有什么比这更美的呢。当然,“景天”不是唯一的,它只是登上了陶弘景的最美药名排行榜。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仪的那一个,比如我,最喜欢的莫过“续断”。那么,你呢?你也许会说:我才认识几个药名啊,也挑不出个好歹来。那么,不妨试试下面这本书。《时光本草:遇见最美的名字》,收录了个常见药名,并试着解读每一个药名的真实含义。不妨拿“续断”举个例子。“续断”何以称之为“续断”?续断是骨伤科常用药,它的名字缘于它的功效,正如明代医家贾九如所言:“善理血脉损伤,接续筋骨折断,故名续断”。我国现存最早的骨伤科专著——《理伤续断方》,书名用的也正是“续断”一词。。。。每一个药名都有它本来的含义,读懂了药名,便能更好地理解我们的自然与文化。同时,每一个药名也都有它直观的字面意思,不管你懂不懂医药,你都能从美丽的药名中看到美丽,也能从有趣的药名中找到有趣。能看到美、找到趣,它便有了普世意义。。。。好了,第一篇想说的都说了,结束前想问问看官,开头那首词的药名你都找全了吗?一共25个。文字:浥轻尘编辑:徐长卿